CT WEN STARS
慈文星光 首页 > > 慈文发布 > 网娱大趴
以诚意致敬血色青春,革命历史剧还能有哪些创新表达
日期:2021-09-28 12:12:59 浏览次数:
目前,由优酷视频、慈文传媒、小糖人传媒、剧有想法联合出品的革命战争剧《血战松毛岭》正在横店紧张拍摄。

 

该剧讲述了1933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组建东方军入闽作战,在闽西松毛岭地区连续作战,一只由平凡的闽西子弟临时组建的地方武装赤卫队,在余光明、马青山等优秀红军指挥员的训练和指挥下,成长为一支无坚不摧的百战之师,最后在松毛岭阵地上鏖战七天七夜,保证了中央红军顺利转移开始长征,以青春的生命践行革命信仰的热血成长故事。

 \

今年以来,庆祝建党百年文艺精品频出,同样的党史如何讲述?熟悉的“风景”是否还能挖掘全新的红色故事?对此,「广电独家」专访了《血战松毛岭》导演刘雪松、编剧陶佳,听他们讲述创作背后的故事。

 

▍摘取革命历程,真实再现历史

 

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同时也是“十四五”规划的首年。在这样的特殊时间背景下,广电总局先后发布了《关于做好庆祝建党100周年广播电视节目创作播出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庆祝建党100周年广播电视节目创作播出工作的通知》等重要文件,并鼓励创作、展播建党百年相关的优秀影视作品。

 

在过去的大半年中,剧集市场百花齐放、群雄逐鹿,一批主旋律影视剧成为推动影视市场发展的中坚力量。

 

然而,在讲述中国革命历史的影视作品中,鲜有创作对焦于松毛岭战役这一第五次反“围剿”的最后一战。这也是编剧陶佳的创作初心,他直言,看到这段史料感到十分震惊。

 

相对于血战湘江、四渡赤水等经典红军系列,由温坊大捷和松毛岭阻击战构成的历时70余天的松毛岭战役对于大众而言相对陌生。“希望这部剧的真实再现,能为革命历史剧在内容角度上作以补充。”陶佳说道。

 

文献记载得不充分也为剧集创作带来了挑战,为了能够更加真切地还原这段感人至深的峥嵘岁月和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主创团队在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陶佳向「广电独家」介绍道,创作团队多次到战役遗址进行实地考察和走访调研,也在北京举办和老红军同志的座谈,以及寻访其后代等,通过亲历者的讲述了解这段历史。

 

“红军让人说话。”这是在走访过程中,让导演刘雪松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

 

在松毛岭战役中,许多当地百姓也被红军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作风激发出革命热情,主动走上前线,为配合红军粉碎国民党军进攻付出了巨大牺牲。用刘雪松的话来说,《血战松毛岭》这部剧便是期望为“没有全民的觉醒就不可能有中国革命的成功”这一结论填补证据,回答“为什么要革命”“工农阶层怎样走上革命道路”“为谁而革命”等问题。

 

▍以人带史,谱写先驱们的“青春之歌”

 

除了在重要历史事件上锁定“第五次反‘围剿’最后一战“主题外,《血战松毛岭》在人物塑造上也下足了功夫。

 

中国革命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有着风雨兼程、苦难辉煌的历程,无数影视作品以此为创作素材。但在传统叙事中,创作者往往以领袖和开国元勋为主角,并将人物塑造为“高大全”的完人。

 

对此,刘雪松表示,《血战松毛岭》在人物设计和角色性格等方面都是具有颠覆意义的,正如人们当年热议《亮剑》中的李云龙“不像传统中国军人”一样,《血战松毛岭》在创作中赋予人物鲜明性格,不仅真实、接地气,更极大程度地还原了当年红军艰苦、血性、朴素和信仰高于一切的执着。

 

据了解,这部剧将通过血色青春的故事讲述中国底层民众的觉醒——被恶霸“逼上梁山”,誓死追随红军的独立团团长余光明;大地主的私生女,集国恨家仇于一身的女军医朱音;逃离国民党军队,又毅然加入红军的旧军官跛佬;满脑子铜臭味,又肯为红军慷慨奉献的商人项万金。除了他们,剧中还有憨厚朴实又视死如归的农民,放弃大学毅然投身革命的青年,“大字不识一筐”又多谋善断的赤卫队长,为革命皆可抛的小家碧玉......

 

从赤卫队员到农民佃户,从普通学生到手工业者,尽管他们加入革命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加入革命后都同样感受到党性的伟大,并坚定了革命信仰,愿意为此奋斗终生。例如,基层年轻红军战士的成长便是这部剧的线索之一。这些20岁出头的年轻人们并非一开始就战无不胜,而是在经历一场场艰难的战斗后逐渐强大自身。

 

 

 

刘雪松说道,《血战松毛岭》想要讲述的正是中国底层民众、工农阶层觉醒的故事。他们是中国革命的觉醒者,也是中国革命史上悲壮的牺牲者,朴实憨厚的他们因为知道“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于是紧握“能出政权的枪杆子”。

 

▍守正创新,年轻化表达建立艺术通道

 

作为国产剧的特有剧种,革命历史题材多年来一直活跃在大小荧屏,但在影视内容消费者向年轻一代转移的当下,革命历史剧的固有受众群体能否从中老年人群转向年轻观众,成为摆在影视创作者面前的挑战。

 

对此,刘雪松介绍了这部剧创作中的年轻化表达经验。

 

首先,《血战松毛岭》选择以无处不在的生活细节和现实力量来走近年轻人。剧集在细节上的用心,不仅是秉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基本还原战争场景和战斗细节,也是红色的工农青春生命的真实和美丽。

 

 

 

总体而言,故事情节不拖沓,丰满的支线剧情合力推动主线齐头并进的剧集将更加符合当下年轻受众的观剧习惯,“每集的信息量和知识点都让观众不忍错过。”刘雪松说道。

 

其次,抛开类型剧创作的形式枷锁。在《血战松毛岭》的故事中,敢爱敢恨、敢怒敢怂的主人公依次登场。他们热血激昂、情感充沛、富有理想主义色彩,这些敢于流血牺牲、悲壮而热烈的红军战士们的青春唤起当下年轻人的共鸣和共情,这也是刘雪松所谈到的通过角色塑造“让观众感受到艰苦年代的革命先驱的灵魂之美”。

 

此外,一部剧的功力,大在故事格局,小在每一个细节的隐喻。《血战松毛岭》致力于刻画底层工农的鲜活群像,有血有肉的他们打破了革命历史题材与观众的天然“距离感”。微末之处的人情温暖让剧中的小人物足够可信,不仅渲染整部剧的情感氛围,也让这个故事在年轻人心里真正“落地”,润物无声般大同观众的情感脉搏。

 

如今,年轻人的家国情怀日益加深,他们对主旋律题材的接受度也变得愈来愈高,这都是对于革命历史剧创作的利好。但面对如今思想独立、审美提升的年轻人们,行业和观众都需要创作者以更为年轻态的表达方式进行对话,《血战松毛岭》便有望做到这一点。

 

据悉,《血战松毛岭》将于10月初完成拍摄,期待这一革命故事能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触动,也能够丰富革命历史题材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