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 WEN STARS
慈文星光 首页 > > 慈文发布 > 网娱大趴
红剧让人们重新追捧烈士,但别搞饭圈那一套
日期:2021-07-02 12:11:26 浏览次数:
“我的冰山哥哥陈延年”“乔年小可爱我来了”。
这种追星式的弹幕在陈乔年、陈延年的出场瞬间并不鲜见,它不仅出现在《觉醒年代》《百炼成钢》等近期的热播剧中,还绵延到了《我们的法兰西岁月》这样的经典老剧。 
不得不说,《觉醒年代》的后劲儿不小。很多人通过这部剧,开始了解革命先烈的人生经历和命运起伏,并在相关的影视作品中寻找他们的身影。很显然,当意识到这些先烈的伟大之处后,历史书上的只言片语和单部作品的呈现已经满足不了这部分观众的求知欲了。
\
有趣的是,《觉醒年代》中刘半农的扮演者张风和吴炳湘的扮演者尹铸胜在《我们的法兰西岁月》中分别饰演陈延年和李大钊,这倒也是一种意外之喜了。
影视剧造出了新偶像,官方也积极推动。前不久,“中国历史研究院征集海外中共珍稀文献展”首度公开了陈乔年的履历,在网上引起热议。人们从这份履历中,发现了他褪去“神性”之后的率真和可爱之处,他也因此更受追捧。
 
仿佛一夜之间,观众都知道了安徽省合肥市有条“延乔路”,这条路的尽头就是“繁华大道”。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的墓碑前鲜花满地,越来越多人赶来祭奠先烈。 
其实不只是《觉醒年代》,在《光荣与梦想》《百炼成钢》《大浪淘沙》《中流击水》等剧中,观众不断被先烈的信念和精神所震撼,为他们的逝去而惋惜。
可以说,这些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除了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也在荧屏上完成了对烈士形象的重塑。在这个过程中,观众对烈士形象的期待也似乎发生了某种转变。

鲜活的影像

 
当陈乔年和陈延年赴法国勤工俭学时,陈独秀前来送别,看着两个儿子的背影,他好似在恍惚之间看到了兄弟俩的悲惨结局。这时,两兄弟回头一笑,与他们赴死前的转身一笑就这样重合了。
这段《觉醒年代》中长达五分多钟的镜头,成为全剧最催泪的瞬间之一,不知道多少人因为看了这个片段而入坑。

《光荣与梦想》中,让人印象深刻的烈士牺牲戏不少,瞿秋白的从容赴死得算一个。
面对敌人的刀枪,他面不改色,泰然处之,仿若一个游山玩水的游客。此时,旁白响起了他的临终告白:“总之,滑稽剧始终是完全落幕了。舞台上空空洞洞的。有什么留恋也是枉然的了。好在得到的是‘伟大的’休息。至于躯壳,也许不能由我自己作主了。告别了,这世界的一切!”而后,他扭头对行刑者一笑:此地甚好!

感人的烈士牺牲戏码自然不仅仅这两处,这些片段即便单拎出来,也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创作者在影像上的用心,让它们在如今“短视频追剧”和“热搜追剧”盛行的当下,有了传播基础。
人们或许不知道这些烈士具体做过什么,就义于哪一年,但这并不妨碍他们透过影像与人物产生共情。
传播方式带有强烈的网生基因,决定了它触达的群体追捧烈士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即当下最流行的“饭圈式应援”。
开头所提到的观众在弹幕上“呼唤哥哥”是其中的一种,还有一种表现在对烈士注入了更多更深的私人情感。
《觉醒年代》中体现的陈独秀和陈乔年、陈延年之间的父子情感固然令人动容,但一些观众并不买账。更直白点说,他们认为这是对陈独秀这个“不合格父亲”的一种“洗白”,并认为剧集没有资格替陈乔年二人原谅他们的父亲。
此前,导演张永新在接受影艺独舌专访时,引用了陈独秀曾在监狱中说过的一句话,“延年、乔年,为爹的给你们酹一杯。”因此,他认为这三父子在理想、观念的冲突之外,应当有父子间最真实的情感。
但是,不买账的也大有人在。 
另一部剧中,陈延年牺牲之前坚决不跪,却被敌人一脚踹跪在地,哪怕他很快就重新站了起来,但这一片段也被观众认为这段不尊重“陈延年宁死不跪”的历史记载。
这着实令人意外。一方面,一些人对烈士有了“别人都是坏蛋,只有我最懂你”的追星式心理;另一方面,人们正在自发地造神。

从英雄去神化到自发造神

 
“宁死不跪”是一种精神、一种意志和一种象征,并不意味着敌人无论使用何种方法也不能让他的身躯弯折,那就不是人而是神了。
某种意义而言,观众这样的苛求是一种审美倒退。
曾经,我们的文艺作品遵循“三突出”模式化的人物塑造,创作出了一批完美性格、极致品格的高度理想化的英雄、烈士形象,也就是所谓的“高大全”。
这些人物形象以填鸭式教育的方式,灌输于我们的脑海。完美的英雄人物引发了不少后遗症。
最直接的影响是,人们对故事真实性产生怀疑,甚至对他们的态度由崇拜转为调侃乃至抹黑。在这一过程中,英雄身上的神性光环退去,事迹似乎也过时了。
 
陈乔年等烈士的事迹此前也被影视剧书写过,但他们在今年才得以出圈,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一方面,有些烈士的故事并不被大众熟知,现在突然扎堆活跃于荧屏,给了人们新鲜感。再加上剧集的影像创新和观众的片段式追剧喜好相辅相成,瞬间让烈士们从人们心目中重新“活”了过来。
另一方面,当年轻人在面对如今纷繁复杂的社会而陷入迷茫时,从革命先驱那里汲取能量成为了他们的选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读《毛选》就是一大力证。
于创作者而言,在主题创作主导影视的背景下,这无疑是件好事,最起码为后续相关影视题材的开发打下了一个良好的观众基础。
比如,编剧龙平平不就在筹备一部以陈延年、周恩来和赵世炎为主角的电影吗?就连杀青多年,却始终未见天日的电视剧《红流》,也因为其中有陈延年(张风 饰)的戏份而受到了关注。
 
但不容忽视的是,追捧烈士的同时,观众正在自发地造神,甚至他们在了解一些烈士生平之后,开始反过来给影视剧“纠错”。
前者容易让烈士的人物塑造踏入“高大全”的老路,后者则可能会限制创作者的自由,给其套上沉重的枷锁。无论哪种,无疑都值得警惕。
【文/午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