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wen release
慈文发布 首页 > > 慈文发布 > 网娱大趴
《新闻联播》频登热搜,给电视新闻的转型“出圈”启示
日期:2019-08-12 15:53:08 浏览次数:
《新闻联播》近期成为新晋网红,频频制造热搜话题。此番转变,给电视新闻的转型带来了哪些启示?
 
文 | 晴栀
 
曾几何时,《新闻联播》还是个与年轻观众“绝缘”的严肃新闻节目。在互联网无孔不入、信息铺天盖地的当下,这档国字号新闻节目似乎隐身成了一个符号,代表着权威发布的消息、正确立场的评论和主流媒体的话语权,但却是一个躺在电视的节目列表中,年轻观众几乎不会直播收看的节目。
 
但近期以来《新闻联播》却是丢出了几颗重磅炸弹,进阶为备受年轻网友喜爱的新晋“网红”。
 
连续多日播发的“国际锐评”立场正确、言辞犀利,“接地气”的评论语言让观众和网友直呼痛快,相关话题占据多个微博热搜,《新闻联播》的收视率也一路走高。这背后发生了什么?其姿态的转变,又给电视新闻的转型带来什么启示?
 
\
 
 
“该接地气绝不端架子”
《新闻联播》为何频上热搜?
 
央视《新闻联播》从节目创办以来,一直都是中国社会的晴雨表,在有关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民生大事上发挥着意见领袖的作用。
 
因为节目容错率低,每天播出的30分钟节目必然要经过仔细的策划和编排,“字字千钧、秒秒政治、天天考试”,《新闻联播》难免让人觉得严肃枯燥,而央视《新闻联播》最近的一些操作,却打破了不少人的成见。
 
\
 
央视新闻7月25日发布博文“今天的#新闻联播#在‘饭点儿’讲了件荒唐事,大家听了可别‘喷饭’啊。”在这期节目中,主播康辉针对美国对华强硬派人士污蔑中国推行“扩张主义”发表国际锐评,称这一观点荒唐得让人喷饭,不卑不亢又充满幽默的语言受到网友点赞。
 
国际锐评中频繁出现的“怼回去”,讽刺美国“怨妇心态”“满嘴跑火车”“羡慕嫉妒恨”等网络用语字字珠玑,为新闻播报增添了不少趣味和可读性,播音员的语气和姿态也有了明显的变化。
 
\
 
除了在《新闻联播》固定的节目播出时段中增加对时事新闻的快评、短评,央视新闻新媒体还推出了“主播说联播”。针对美国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的论调,主播刚强说,“一旦某些事美国操纵不了,那它就操作退群”;面对台湾有人质疑大陆人连榨菜都吃不起,欧阳夏丹在节目中调侃“宵夜,咱要不上点榨菜?”;主播郭志坚对乱港黑手隔空喊话“今天立秋,秋后该干什么事了呢?自己想想吧。”
 
\
 
从“令人喷饭”占领了舆论高地之后,#新闻联播#话题在微博上的阅读量达到66.1亿,央视快评的单条博文阅读浏览量超亿人次,截至8月8日,《新闻联播》全媒体累计触达人次达35.9,#今天追新闻联播了吗#成为微博上的热议话题。
 
\
 
收视表现上,《新闻联播》从7月1日起并机总收视率持续走高,近两周在35中心城市并机总收视率较之前提升幅度达10.8%,尤其8月份15-24岁年轻人群并机总收视率提升明显,在35中心城市并机总收视率较6月份提升26%。
 
\
图源:央视广告经营管理中心
 
7月29日的“主播说联播”中,康辉表示,《新闻联播》永远都是以前的那个《新闻联播》,该高大上就绝不会低姿态,该接地气也绝不端架子,“这样的《新闻联播》,是不是应该还上几次热搜呢?”
 
 
严肃与幽默绝非对立
国字号电视新闻节目也需“破圈”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软硬实力的不断提高,国家面临的舆论风险也水涨船高,“国际锐评”和“主播说联播”恰到好处地扮演了舆论意见领袖的作用,能够鼓舞人心,凝聚思想。话题是热议的话题,但在让更多人接受到信息的传达上,《新闻联播》的创新和改革居功至伟。
 
《新闻联播》从1978年开播以来,一直都是发布重大新闻的权威官方媒体,早已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内容编排和稿件组织方式,常年积累的公信力和公众的支持都是节目能够引发热议的资本。
 
原本的权威媒体如今与网络上的鲜活语言结合在一起,正经的新闻发言人突然变成了“段子手”,这种“反差萌”让节目的传播更加接地气,也更容易被观众接受。2017年,央视主播朱广权的一段花式抱怨让他成为了一个经典表情包,也为央视主持人的风格转变带来了新的门路。
 
\
 
《新闻联播》的每次改版和调整都对观众的收视习惯和其他新闻节目的模式有不小的影响。在它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几代主播也在不断改进着播音风格,朝着生活化、口语化前进,甚至有了语气词和方言的加入,网络词汇也逐渐进入了播音稿中,在内容上逐渐与大众更加能够接受的表达方式接轨。
 
严肃与幽默不是两个对立的词语,《新闻联播》在内容上调整方式或许能够给主流媒体打个样,受众并不反感主流的、正能量的内容,但在形式上,也需要适当回应受众的视听需求。
 
在传统媒体唱衰的大环境下,即使是《新闻联播》这样的超级大IP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对于在社交媒体和互联网上花费大量时间的年轻一代来说,电视早已淡出了生活,让他们坐在电视前在固定时间收看节目几乎已经不可能了。
 
而此番央视新闻选择在社交媒体上投放相关的节目内容,并就电视内容进行话题互动,既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削弱电视节目的权威性,又在更大圈层内实现了优质内容的传播,着实是一着妙棋。
 
\
 
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来看,影响传播效果的要素中,内容、传播者、传播渠道等都相较于原本的模式更近了一步,也就不难理解这样的方式为何会受到如此多人的关注。
 
《新闻联播》是中国社会生活的“晴雨表”,对于社会的影响力有目共睹,在互联网时代,这档节目需要寻找更好的迭代创新方式,保证自身的影响力不被削弱。
 
公众需要信息,更需要权威的信息,舆论需要被引导,主流媒体的声音需要被放大,而要做到这些,就必然要经历变革,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受众真正的需求,从内容、形式、渠道等多方面实现共振,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