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wen release
慈文发布 首页 > > 慈文发布 > 热戏追踪
《血战松毛岭》:如何守正创新拍好革命历史题材剧?
日期:2021-10-11 14:23:12 浏览次数:
《血战松毛岭》将带领观众重新认识这段历史的重要时代价值,同时扩充红色题材的影像表达。

 

近年来,剧集市场百花齐放,一大批以革命历史故事为题材的主旋律作品成为推动影视市场发展的中坚力量。从“五四运动”到“红船精神”,从重大历史事件到英雄人物,革命历史剧一次次通过真实呈现让观众触摸那段峥嵘岁月。

 

10月10日,剧集《血战松毛岭》在横店正式杀青。这部剧由优酷视频、慈文传媒、小糖人传媒、剧有想法联合出品,讲述了基层年轻红军战士坚定革命信仰并为之奋斗献身的青春热血和成长故事。聚焦鲜为人知的松毛岭战役,这部剧将带领观众重新认识这段历史的重要时代价值,同时扩充红色题材的影像表达。

 

\

独特视角讲述革命故事

 

在过去的大半年中,剧集市场百花齐放、群雄逐鹿,一批以主旋律为核心的影视剧成为推动影视市场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在讲述中国革命历史的影视作品中,鲜有创作对焦于松毛岭战役这一第五次反围剿的最后一战,甚至“松毛岭”这个名字对很多人而言都相对陌生。

 

 

实际上,位于福建省长汀县与连城县交界处的松毛岭因地处战略要道、山势险峻,曾是中央苏区核心领域的东大门。1934年9月下旬,国民党集结重兵,企图一举消灭红军在长汀的主力。而为了迟滞敌军向中央苏区核心区域的推进,红九军团、红二十四师和福建军区地方武装坚守松毛岭阵地,与配有飞机、大炮的十万敌军展开了持续七天七夜的浴血奋战,为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的战略大转移争取了宝贵时间。

 

 

这也是编剧陶佳的创作初心,他直言,在看到这段史料感到十分震惊。相对于血战湘江、四渡赤水等经典红军系列,由温坊大捷和松毛岭阻击战构成的历时七十余天的松毛岭战役对于大众而言相对陌生。“希望这部剧的真实再现,能为革命历史剧在内容角度上作以补充。”陶佳说道。
 
确定故事方向后,主创团队秉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在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大量查找和搜集文献资料后,制作团队发现史料中关于松毛岭战役的记载并不多,于是选择在剧本创作阶段就深入战役遗址进行实地考察,并采用走访或座谈会的形式与当地的老红军和其后代交流,听亲历者讲述那段真实的革命故事。

 

 

在此意义上,《血战松毛岭》逐渐清晰勾勒出沉潜于革命历史洪流中的松毛岭战役。希望匠心制作的影像表达能够使松毛岭战役走入大众视野,也能够成为建党百年之际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有力补充。

 

血色青春群像的鲜活描摹

 

历史是由人来创造的,《血战松毛岭》在创作中突出了承载这一段历史的人物。据了解,剧中的很多角色都在历史上有着真实的人物原型,这样以真实历史素材为基础的艺术化加工无疑让剧中角色更加可感、可亲、可敬。以男主人公余光明为例,他虽然遭遇了误解、委屈,也曾面临生死考验,但仍始终保持着“易于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炽热情怀和坚定信仰,将由一群不同身份的群众组成的新兵队伍训练成了一支能打敢拼的“战略轻骑兵”。

 

 

导演刘雪松透露,除了不苟言笑、爱憎分明的余光明,《血战松毛岭》中还有一大批有血有肉的底层工农形象。女军医朱音在一心只为报私仇的过程中被工农红军的精神所感染,最终成为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项万金是一个满脑子只有铜钱的商人,却也在遇见红军后愿为其慷慨奉献;旧军官跛佬在逃离国民党军队后,毅然加入红军......从赤卫队员到农民佃户,从普通学生到手工业者,这部剧刻画了底层红军战士的生动群像。

 

 

而在具体的人物塑造中,《血战松毛岭》更加注重人物角色的鲜活和丰满。这些参加松毛岭战役的红军战士都是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他们在自己的青春中选择了信仰,选择了奉献。他们也并非天生战无不胜、所向披靡,而是在一场场大小战斗中逐渐成长、逐渐强大。

 

 

正如陶佳所说,“《血战松毛岭》最大的不同在于剧中所塑造的这群有血有肉的鲜活形象,并且每一个人物都闪耀着人性光辉。”除了两位主人公余光明、朱音,温坊地区农会主任石红霞是陶佳最喜欢的人物。石红霞泼辣大胆、敢打敢拼,即使处在婆母和一双儿女被烧死、自己马上可能被挟持的危险情况下,也从来没有想过退缩,“她没有多强的军事能力,就是普通的农村妇女,但是她的品质与斗志却令人动容。”

 

 

刘雪松也介绍道,《血战松毛岭》想要讲述的,正是中国底层民众、工农阶层觉醒的故事。他们是中国革命的觉醒者,也是中国革命史上悲壮的牺牲者,朴实憨厚的他们因为知道“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于是紧握“能出政权的枪杆子”。

 

精神谱系在新时代焕发价值

 

“红军让人说话。”这是在走访过程中,让导演刘雪松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

 

实际上,在松毛岭战役中,许多当地百姓也被红军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作风激发出革命热情,主动走上前线,为配合红军粉碎国民党军进攻付出了巨大牺牲。用刘雪松的话来说,《血战松毛岭》这部剧便是期望为“没有全民的觉醒就不可能有中国革命的成功”这一结论填补证据,回答“为什么要革命”“工农阶层怎样走上革命道路”“为谁而革命”等问题。

 

 

在刘雪松看来,如果说中国革命是一部“觉醒史”,那么以《觉醒年代》为代表的电视剧讲述了中国精英阶层和文化阶层的觉醒,为普通大众传播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坚定信念,《血战松毛岭》则展现了中国底层民众、工农阶层觉醒。

 

可以说,这场鲜为人知的战役谱写了一曲苏区军民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壮丽诗篇,展现出中国红军的革命风范,以及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百折不挠的坚毅品格。如今,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带领中华儿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当下,松毛岭战役传递出的奋战精神和革命信仰拥有跨越时代的价值和意义,这份民族气节和青年担当令人激昂澎湃。

 

在建党百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余载之际,回望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孕育而生的革命精神,无疑是承载奋斗与辉煌、光荣与梦想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中国人民砥砺前行、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此基础上,《血战松毛岭》以期在荧屏上呈现生动的人物群像、真实的党史故事,为建党百年影像增添一份独特的记录。据悉,这部剧将于本月完成拍摄,期望其能够以创新化的表达方式传递出松毛岭精神的当下价值,也以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呈现革命历史的深远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