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wen release
慈文发布 首页 > > 慈文发布 > 网娱大趴
“中国节日”系列节目频频出圈 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日期:2021-07-21 13:24:51 浏览次数:
从“唐宫夜宴”到“纸扇书生”再到舞蹈“洛神水赋”,《2021年河南春晚》和《元宵奇妙夜》《清明奇妙游》《端午奇妙游》等节目频频出圈,让全国观众眼前一亮。由节目衍生出的“唐宫小姐姐”“水中洛神”“唐小妹”等形象也广泛传播。今年以来,河南广播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彰显了中国之美、文化之美,再次呈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非凡魅力。

7月16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河南郑州召开“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暨文化节目创作座谈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交流总结河南广播电视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经验,研讨推进文化节目创新创优和繁荣发展。中宣部副部长、广电总局局长、党组书记聂辰席出席会议并对文化节目创作作出部署。聂辰席指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切实增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文化精髓,弘扬美学精神,融入日常生活,激发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命力;要用心用情用功做好文化节目创作播出,抓好扶持引导,抓好重点项目,抓好推广传播,抓好人才培育,为弘扬中国文化、中华文明贡献更大力量。

 

政策扶持引导激活文化节目的创造力

 

《唐宫夜宴》里古灵精怪的“唐宫小姐姐”,《洛神水赋》里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的“洛神”……这些惊艳的荧屏人物,让文化节目再次出圈吸引了诸多观众的目光。文化节目再开新篇,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引导,也离不开创作机构体制机制的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电总局坚持“公益、文化、原创”的创作方向,坚持“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工作要求,着力实施中华文化广播电视传播工程、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等,充分发挥创新创优、中华文化、经典民间故事等各类专项资金的引导激励作用,对优秀项目进行事前扶持、事后奖励;按照“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的要求,主动点题、持续跟踪,引导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围绕诗词歌赋、传统民俗、国宝非遗、戏剧戏曲、名人家书等题材创作优秀作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纪录片、动画片季度年度推优评优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利用“星光奖”等政府性奖项的权威性和引领作用,在评奖评优中向文化节目倾斜。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对近年来广电总局扶持鼓励文化节目的做法高度认同。在他看来,“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是广电总局坚持“公益、文化、原创”创作方向的一次成功实践,并表示将全力支持文化节目创作,让中华文化通过多种形式展现永恒魅力和时代风采。

除了政策的扶持引导外,广播电视机构的体制机制创新激发了内生活力与动力,为文化节目出新出彩提供了重要条件和支撑。据介绍,河南广播电视台以项目为抓手,探索内部竞聘,吸引业务骨干担任项目负责人;建立优质资源整合机制,将文艺部、纪录片工作室、精品创作部与技术制作、演艺场所、市场营销整合成全媒体营销策划中心,进行企业化运营,聚合策划、创意、技术、宣推等资源,最大限度释放生产力。河南广播电视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创作便是体制机制创新的成果之一。

多方助力之下,除了优秀的文化节目不断涌现外,广播电视机构还迎来了延伸节目产业链的机遇。目前,河南广播电视台的“唐宫小妹”这一IP已逐渐发展成型。河南广播电视台党组书记、台长王仁海介绍说:“下一步河南广电还将打造国潮品牌项目集群,打造原创文综项目集群,打造文化IP产业项目集群,做优秀中国文化忠实的继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立足本土资源释放地域文化的特色和优势

 

从《梨园春》对传统戏曲文化、《武林风》对中华武术文化、《汉字英雄》《成语英雄》对汉语言文化的传承,再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弘扬,河南广播电视台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形成以河南地域文化和中国文化为支撑的独特发展风格,彰显河南广播电视台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中的媒体担当。

特别是“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中河南春晚节目《唐宫夜宴》和《端午奇妙游》中的水下舞蹈节目《洛神水赋》,以几分钟的体量,火遍全网。《唐宫夜宴》的创作灵感来自隋代乐舞俑,该节目用婀娜多姿、秀逸韵致的舞姿将大唐盛世的传统文化形象完美地呈现在舞台上,让观众在欣赏“鬓云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的别样丰腴身韵审美风姿的同时,感受中华厚重的历史和文化。《洛神水赋》中的舞者化身洛神,或拂袖起舞,或拨裙回转,或刚劲有力,或娉婷袅娜,整个舞蹈使端午祈福的美好愿景与惊艳众人的视觉效果高度统一。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俞虹看来,该系列节目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叙事方式、形象呈现、艺术形式、接受体验、传播渠道多种角度粘合观者,特别是青年观众有所照应。艺术形象辨识度高、文化土壤关联度强、具有审美趣味性、传播上叠加力度大,使得受众有了持续的期待心理和满足。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冷凇认为,《唐宫夜宴》和《洛神水赋》节目都盘活了中原大地的资源,而不是跟风,进而实现了“中国节日”的出圈。地方台的创意文化节目,应该以稀缺的地方独特资源为基础。

《传承者》《上新了故宫》《遇见天坛》《最美中轴线》《万里走单骑》……近年来,广播电视行业一系列文化节目,释放出地域文化的特色和优势。诸多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文化节目,在舞台上绽放出绚丽多彩的文化魅力,在为观众带来了精神上的享受和愉悦的同时,也提升了观众的文化素养,进而提升文化自信。

 

创新表达方式让传统文化节目一直火

 

如何让文化节目更好地走进年轻人的视野,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紧扣时代脉搏的鲜活生命力,是创作者和传播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说:“优秀文化节目的成功,离不开对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做到传统与现实的相融相通,同时也要做到创新表达、科技赋能、跨界合作。”

河南广播电视台充分打通大屏和小屏,在融合、联动的全媒体传播矩阵中发挥传统文化的内容价值,并利用AR、VR、MR技术,将中国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通过跨时空转换、二次元衔接,让视觉产生奇观。“唐宫小姐姐”从古老画卷中走出,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洛神赋等文化宝藏活了起来、动了起来,厚重、古朴、有距离感的历史文化严肃形象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传统经典变得美轮美奂,成为年轻一代喜爱的“新国潮”,形成一种文化现象。

在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群看来,“做好文化电视节目,需要今人对传统文明的敬畏、需要广阔的文化视野,以及对体制和内容的创新。这些文化节目的走红,充分印证了这一观点”。

2021年河南春晚全网点击量超50亿、《元宵奇妙夜》全网点击量超30亿、《清明奇妙游》全网点击量超25亿、《端午奇妙游》全网点击量超50亿,并在YouTube平台上让国外受众叹为观止,展现了大国底蕴,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世界。王仁海说:“正是创意的出彩、样式的多彩、科技的添彩,让泛黄的故纸堆里、博物馆展示柜中沉淀的历史记忆,演绎为可感可知的时代风潮,收获更多人的热爱和尊重。”

近年来,文化类节目实现了从“清流”到“潮流”的跨越,也呈现出从“火一阵”到“一直火”的蓬勃态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宝库,只有用忠于历史的讲述、紧贴现实的表达、跨界融合的传播,才能让传统文化节目焕发出无穷魅力。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