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wen release
慈文发布 首页 > > 慈文发布 > 网娱大趴
中国电影市场的天花板到底在哪儿?
日期:2021-04-07 17:32:55 浏览次数:
2021年开年的电影市场,连破记录。
 
1月,史上最强元旦档报收13.03亿,同比历史最好成绩增长2.5%;
2月,史上最强春节档报收78.43亿,同比历史最好成绩增长32.8%;
4月,史上最强清明档报收8.2亿,同比历史最好成绩增长17.5%。
 
连续三个法定节假日档期,票房大盘都创造了历史最佳成绩。不过大盘冷热不均现象依旧在加剧,2021年度票房相比2019年同期水平,依旧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目前来看,2021年年票房超过600亿并不困难,但是想要超过642亿的最高成绩,甚至达到700亿+,仍然存在着较大的挑战。
 
毫无疑问,内地影市今年将继续坐稳全球第一大市场,并且伴随着北美流媒体平台的不断成熟与院线电影市场抢夺市场,我国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的桂冠也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长期保持下去。
 
不过,一个市场并不会无限扩张,每一个商业领域都存在天花板效应,中国院线电影市场的上限到底在哪儿呢?通过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的对比,以及近几年内地影市发展现状来看,我们来一探究竟。
 
\
 
 
观影人次的天花板在哪儿?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我们所要聊的市场天花板,主要是谈论观影人次的上限。毕竟无论是CPI(消费者物价指数),还是电影的平均票价,每年都会以一个正常的比例上浮。考虑到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每个时代的经济水平也不尽相同,所以,如果仅仅用票房作衡量标准显然不够客观。相比之下,从观影人次的角度来衡量其实更能直观看到某个电影市场的开发水平。
 
而2019年,内地全年票房虽然实现了小幅上涨,但是观影人次上涨仅仅1%,也再次给行业敲了警钟。观影人次缩水,似乎成为了大家形容行业现状的另一种消极言论。
 
而观影人口,也是核算一个电影市场的指标之一。也就是每一年至少去一次电影院观影的人口。观影人口比率,就是观影人口占国家总人口的比例。
 
\
 
根据统计,韩国是所有大票仓市场中,观影人口最多的国家,达到了总人口的79%,这也意味着5200万韩国人,其中有4100万人每年至少去一次电影院观影。而美国这个数据是74%,法国是63%,意大利是55%,英国是51%,日本是主要发达国家中最低的,近年已经下滑到了39%。
 
而对于中国市场,目前还缺少官方的统计口径。不过我们发现,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在2017年曾经对12581人的一个样本做了分析,这1万多人中,其中有4541人每年至少会去一次电影院,可以得出中国的观影人口比率在36.1%,但是考虑到调查样本选取人并不与中国实际人口完全重合,这里需要排除老年人、不计票儿童、身体残疾的不适应影院观影受众、边疆偏远地区人口后依据所在和年龄调整人口比例分布使用。得出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观影人口比率达到了42%,而中国内地整体则是32%左右,观影人口在4.5亿左右。
 
通过多年的观察,拍sir认为,相比北美、日本和欧洲甚至港台地区、中国内地观众的观影习惯与韩国更为接近,对比韩国高达79%的观影比率,我们至少还有着一半的增长空间。当然,这一增长必须也要伴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脱贫速度、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银幕数等多方面的增长。
 
 
如何提升我们的观影人次?
 
近几年,票房大盘和年观影人次的涨幅不断下滑。从2010年到2015年,靠城镇院线扩张和互联网票补红利驱动票房增长的牛市已经告一段落。而下一阶段,提升内地影市的天花板,要从两个大方向来看。
 
首先,对于电影人来说,需要源源不断提供优质影片的供给、保障优秀进口影片的顺利引进、以及提升观影人的便捷。
 
影片供给方面,我们需要坚定做大片、做现实题材的电影,这是最根本的。这里的“大片”,既包括像《战狼2》《流浪地球》《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系列等重工业大片,还包括《我不是药神》《你好,李焕英》等有着强烈人文关怀的影片。
 
当然,很多小而美类型的影片也有着自己的受众群体,但在对拉动观影人次的贡献上,上面提到的那些“大片”显然要比“小片”来得更加猛烈一些,也只有这些“大片”才能真正吸引大批观众进入电影院。
 
其次,从放映端的角度来看,我们也需要做好影院服务,继续扩增银幕数量也是持续维持市场观影人次的方法。目前,国家已放开院线执照申请,也鼓励增加银幕的增加,提升影城数量、影城质量已经提上日程。表面上看,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核心地段影院已经出现趋于饱和的状态,但大部分核心区域的实际运行年份都较长,影院的建设步骤也有一个时效性,出现淘汰和更新的情况是很正常的。\
 
可以说,如何维护好观众观影黏性,让观众保持持续进入电影院的习惯,也让更多观众进入电影院,是提高整个大盘的根本方向所在,这也是制片方、宣发方以及放映端三方都需要考虑的事情。
 
而在电影人之外,我们国家未来的城镇化依旧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在上个月结束的两会上,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其中也说了未来会继续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分类引导大中小城市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形成疏密有致、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城镇化空间格局。
 
可以说,伴随着未来中国居民消费水平上升、城市化进程的深入以及对文化产品的需求,电影市场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结构性的行业变革正在加速进行中。
 
 
内循环还是外循环,
中国未来发展电影市场的方式?
 
中国经济既离不开内循环,也离不开外循环。但对于中国电影来说,90%的市场都来自于内循环的贡献。比起中国电影对内的贡献,中国电影对于国际市场的贡献微乎其微。中国电影的对外输出能力,进一步被质疑。
 
根据广电总局统计,2017年中国电影的海外销售收入,占国产片总票房产量的比例仅仅为7.6%。对比邻国,而印度电影的海外收入一般占总收入的30%以上。另一个成熟的日本市场的海外输出能占国内票房市场的15%以上。
 
从国内单片方面来说,虽然《战狼2》全球狂揽8.7亿美元,但其中8.54亿来自中国内地票房入帐,海外收入1600万美元,仅仅占总票房的1.84%。而这已经是海外票房占比相对较高的影片了。实际上,中国电影在海外的输出能力已经不如印度很多年了,根据相关发行商的数据,2017年印度电影在北美累计收获超过1亿美金的票房,而华语电影累计还不足1500万美金。
 
虽然中国国内市场广大,但软实力输出也是检验一国文化事业发展水平和高度的重要指标,仅依靠国内的“量”而不依靠海外输出的“质”,难以让人心生感慨。虽然国产电影很难做到向好莱坞那样,在全球各地都能拥有极高的欢迎度,但是对比印度、日本、韩国等国电影的文化输出以及获得全球票房成绩,还是能够拓宽国产电影市场天花板的。
 
\
 
2020年,不断有人唱衰院线电影市场已经是黄昏产业,但复工以来多部票房爆款的诞生以及多个破纪录的档期大盘,也都让我们认识到,院线电影依旧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可以说,院线电影目前仅开发了50%左右的市场,未来更多的下沉市场、更多的观影人群依旧需要更好的内容和渠道去开拓。至少在10年内,我们依旧不会摸到所谓的天花板。

文章来源:一起拍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