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wen release
慈文发布 首页 > > 慈文发布 > 网娱大趴
为何“中视频”会突然成为风口?
日期:2021-01-22 14:01:34 浏览次数:
 
去年10月,西瓜总裁任利锋宣布,未来一年西瓜视频将至少拿出20亿元用于补贴,与优秀的视频创作者一同发力“中视频”赛道。
 
尽管这是有人第一次明确提出“中视频”,但行业对于“中视频”并不陌生,任利锋的发言和这20亿的补贴只是将这场早已开始的竞争一下子摆到了明面上。
 
2个月后,腾讯视频副总裁王娟更是直言中视频将成为平台后续发力重点。
 
旁观者们和身处竞争中心的平台们仿佛忽然间明白了,原来之前大家努力的方向就是这个:把长视频变短一些、把短视频拉长一些,那不就是中视频嘛。
 
不过,中视频并不能如此简单定义。从目前行业对中视频的或明言或约定俗成的观点看,中视频具备以下几点特征:
 
1、时长基本在5-15分钟之间,虽然也有更短或更长者,但通常不会短于1分钟,最长不会长过30。
 
2、有一定深度,不是那种看完只能哈哈一笑然后什么都没有的内容。目前有两个内容大方向:趣味科普类内容;长视频的微版。
 
3、创作者以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经验丰富者为主,很少小白创作者。
 
4、拍摄质量水准有一定保障,虽谈不上多精美多专业,但在内容编排、画面布局、清晰度、配音字幕等方面都有一定讲究,不是那种随手一拍的东西。
 
放眼国内外,中视频平台的两个最大参考:一个成功的,Youtube;一个失败的,Quibi。避免走Quibi的老路容易,但如何成为Youtube却很难。
 
中视频的市场存量是否足够支撑起与长、短视频同体量的赛道?
中视频的配套规则、商业模式要怎么搭建?
 
我们挑选了7篇关于中视频的文章,让你全面深度了解中视频现状以及此番平台密集入局背后的原因。
 
哪些平台正在发力“中视频”?
2019年4月,抖音向用户全面开放了1分钟视频权限,到2019年8月,15分钟长视频权限宣布未来将逐步开放。
 
2019年7月,快手向一部分用户开放了5-10分钟的视频录制时长内测,快手表示这一权限将在未来全面放开,这也表示快手下一步将拓展自有内容边界。
 
2020年2月,爱奇艺创始人龚宇在公开发言中指出,“类YouTube模式App的市场潜力将在未来2-3年显著增长”,他认为在5G时代,中等时长视频也即7-10分钟左右的视频会普及开。两个月后,4月2日爱奇艺随刻版App在全渠道上线,对标YouTube。
 
2020年5月,百度宣布将好看视频与爱奇艺号打通,再加上此前百家号视频也会默认同步全民小视频、好看视频。
 
2020 年 7 月,微博启动视频号计划,5 亿现金分成扶持创作者。
 
2020年8月15日,小红书上线视频号,计划面向站内500粉以上有视频发布经验的创作者开放。据悉,视频号上线后,小红书将支持最长15分钟视频的发布,突破此前视频不超过5分钟的限制。
 
2020 年 9 月,微信上线 1 分钟以上视频上传功能。
 
2020年10月,微信视频号“长视频”功能上线,开始支持1~30分钟的视频创作。
 
2020 年 10 月,知乎上线了“视频”专区,重点发力 1 分钟以上的知识类视频。
 
2020 年 10 月,百度上线独立 App“百度看看”,主打视频流。
 
2020年12 月 19 日,腾讯视频首次提及了对中视频的布局。腾讯视频副总裁王娟直言:
中视频是长视频创作者的新赛道及短视频创作者的新可能,也是腾讯视频后续发力的重点领域。
 
 
为何都瞄准“中视频”?
某种程度上,它似乎是短视频升级和长视频下沉合二为一的产物。中长视频的完整性要求用户付出整块时间,中断观看会极大地影响用户的体验;短视频在碎片化的时间和场景里能凸显自身的优势,但在内容深度上则有所欠缺,难以支撑完整全面、细节丰富的内容呈现。
 
为了更全面、精准地满足用户的需要,长视频平台开始试水短内容,适应更灵活的观影场景;短视频不断延长时长上限,在更大程度上支持创造者完成完整而深入的内容。两种趋势相向而行之下,长短视频的竞争在“中视频”领域达到了微妙的平衡。
 
 
 
5G将带来中视频的流行
曾经智能手机和4G打开了短视频的大门,5G则为中视频提供了底层技术支撑。去年7月白岩松在采访中就判断:“5G清晰度更高,甚至声音将更好,然后不卡顿,费用将变低,那你认为人还会满足于30秒的视频吗?中视频就意味着更优质的内容。”
 
如白岩松所说,中视频将更有利于更密集信息量、更带有创作者思维表达的优质内容产出,确实会带动一部分用户需求;而中视频的时长,同样适用于用户碎片时间的利用。
 
随着短视频行业涌入越来越多平台、内容创作者,为了防范内容同质化问题、满足用户对短视频内容逐渐提高的要求,短视频时长放宽也带来了新内容品类的空间。
 
 
 
中视频必须翻越的“三座大山”
首先是市场份额和竞争。中视频内容的市场空间,主要将从短视频和长视频那里抢夺用户时间,但内容竞争力将如何体现?最乐观的看法是,其比短视频承载更多信息量,比长视频更娱乐化和快节奏,但两头讨好之下,未尝没有两头不讨好的可能。
 
其次,中视频的内容需求还是个未知数。就在此前,被视为中视频领域探索者的Quibi刚刚宣布将于12月1日左右永久关闭,其缺点被Strategy Analytics媒体分析是“替用户做了太多决定”,认为寄望于用户在碎片时间看短剧的商业预设过于僵硬且难以自洽,对于中视频的业务模式和商业化不失为一种参考。行业并不知道用户想不想看、想看什么中视频。
 
另外,目前商业化变现的逻辑还未跑通。目前创作人的生态主要是靠平台补贴搭建,但这显然不会是常态,平台是否能、该如何从中视频领域实现盈利都还有疑问。任利锋此前提出了一个观点是,中视频相较短视频更容易进行贴片和植入,这或许会是一个思路。
 
 
 
中视频的运作逻辑
中视频这种内容形式也存在其缺点,具体包括:
1、接收效率较阅读文字低,不支持内容检索,记录不方便。
2、在娱乐化方面不如短视频。
3、制作成本相对偏高。
 
针对第一点,笔者认为需要对当下的中视频形态进行优化,笔者创新性地提出两个优化方案:
1、在上传视频时支持稿件和关键内容的同步上传,并提供用户查看和下载渠道。
2、可通过稿件、字幕、语音解析或者其他技术方式,将视频内容变的可检索和定位。
 
上述两种方式一方面可提高视频利用率,满足更多需求,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增值服务提供更多变现方式;中视频因为其特性,无法像短视频那样具有强烈的冲击力、能被快速引爆,更像是建房子,需要一砖一瓦的逐步添加。
 
 
 
中视频为营销打开新通路
一、为用户提供更丰富、更高品质内容的一个方向。尤其是在精研型消费时代,消费者不止想了解品牌的产品和功能,还更加关注内容,而这些内容也更适合通过中视频来展现。同时,中视频可容纳的题材更加丰富:测评、美妆、科普、生活……这些题材可以帮助平台挖掘更加优秀的视频创作者。
 
二、技术能力的加持。智能手机和4G让短视频行业爆发,5G则为中视频提供了底层技术支撑。
 
三、突出品牌价值,实现品效合一。而“营销向善”是实现“品效合一”的策略。中视频依托时长和生产模式的界定,能够让品牌故事和内容信息得到充分的阐述,让用户更加理解到品牌的内核和背后价值。
 
四、供给创新。中视频凭着更丰富的信息承载量,以及创作人的专业化能给予品牌更自由定制的合作。
 
五、中视频能够补足短视频的短板,培养用户的耐心,提高用户的粘性。一个30秒的视频很容易刷后即过,但较难有用户粉丝的沉淀,而中视频则拥有充足的时间展示账号的独特魅力,与用户粉丝建立信任感,提升用户粘性,留下用户。同时,中视频采用横版视频模式,带给用户沉浸体验。
 
 
 
风口下的中视频,创作人该如何入局?
中视频给了创作人更多的创作空间,但也在内容深度和广度上提出了更高的制作要求。在内容生产上,中视频PGC占比会更高。这意味着,中视频有一定制作门槛,需要创作人投入专门的精力。
 
随着粉丝增长,视频创作人团队化和专业化是发展趋势。据《中视频创作人职业发展报告》显示,85%的创作人是个人独立完成整个视频创作。当粉丝数达到10万,组建团队的比例会提高至33%,粉丝数超过100万则提高至48%。
 
在内容形式上,中视频还有更多未知的玩法值得创作人去挖掘。例如,视频创作人@大能 计划开辟系列栏目,与明星一起进行内容共创,栏目的冠名也可以进行商业化。

文章来源于:【中国网络视听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