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wen release
慈文发布 首页 > > 慈文发布 > 网娱大趴
沉下心来狠抓“一剧之本”,让战“疫”作品更有力量
日期:2020-04-27 16:47:37 浏览次数:
来源: 文汇报
  近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启动了“剧本扶持工程”。各地也纷纷启动创作扶持资助,如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就在上月启动第一期资助项目申报,并发布“创作重点选题推荐”。可以说,疫情虽给全球影视演出行业踩下了“急刹车”,但围绕文艺创作的脚步并未就此停歇。而作为“一剧之本”的剧本创作,更被业界视为打造精品力作的基石。
 
  曾有一段时间,文艺创作陷入“剧本荒”。由于创作风气浮躁,编剧人才队伍青黄不接,一些缺少思想底蕴、价值引领、轻视艺术规律的剧本被匆忙排演,最终舞台呈现不佳。而在影视界,创作生产的话语权集中于名导明星甚至资本之手,“去编剧化”的不良趋势,让剧本创作变成十几人“攒”出的流水线商品。这使得推向市场的作品不是变成营销操纵的娱乐泡沫,就是成为粉丝经济的变现工具。可以说,“剧本荒”是文艺创作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问题的症结所在。
 
  近些年,在国家和各级政府大力扶持引导下,文艺界迎来一批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影视投资方也进一步加大了对于原创剧本和青年编剧的孵化,创作趋势逐渐向好。眼下,受到疫情影响,从生产环节来看,影视拍摄和室内聚集性排练演出都受到较大冲击。因而,恰恰需要创作者在这一时期,从源头狠抓剧本质量,摒除浮躁心态,潜心研究资料,悉心打磨文字。
 
  眼下,抗疫期间涌现的一批感人故事就已为创作者提供大量鲜活素材。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明年,我们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当下中国迫切呼唤着文艺工作者贡献出不负时代的精品力作。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已有相当一批战“疫”作品问世。尤其是一些备受百姓喜闻乐见的剧种曲种,发挥“文艺轻骑兵”的特点,在第一时间将小年夜奔赴武汉的白衣天使、街头风雨无阻送餐的外卖小哥,甚至许诺“承包一年家务”的支援武汉医护家属写进小戏微剧,在“云端”上线,鼓舞人心、传递正能量。而此次文旅部“剧本扶持工程”特别增设的10个新创戏曲微型短剧剧本,所鼓励的恰恰就是这样一些即时性强、具有创新意识的创作。而上海特别设立“疫情防控”专题创作项目,同样也是鼓励文艺工作者从剧本阶段就着力塑造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讲好疫情防控中的中国故事。
 
  回头看,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文艺创作都不曾缺席。《鼠疫》《战争与和平》《四世同堂》等,皆是发时代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展现战争与灾难之中的人性之光。在反复被改编演绎的过程中,其经典价值已经超越文本本身。也正是这些从特殊时期沉淀而来的经典,让我们获得跨越时空的感动,不忘本来并在他们的精神感召下砥砺前行。
 
  因而,处于文艺生产链第一环的编剧,在即刻记录的同时,更要有大格局和历史纵深眼光,拿出掷地有声的大作品。创作者不能只满足于把疫情期间的感人事迹简单汇编,文艺创作的金刚钻还得回到生活的泥土里刨;也不能只停留在“感动自己”的层面,无法与时代和人民产生共振;更不能为完成任务,拿出粗制滥造、缺乏思想深度甚至价值观扭曲的“急就章”。笔力深厚的背后,是脚力的勤快扎实,是眼力的犀利独到,也是脑力的深刻激荡。面对这场疫情,唯有沉下心来上下求索,俯下身来联系人民,方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