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wen release
慈文发布 首页 > > 慈文发布 > 网娱大趴
医疗题材能否成为下一个风口?
日期:2020-02-18 16:15:13 浏览次数:
来源:综艺报        作者:杜迈南

疫情暴发以来,不仅《中国医生》这部刚刚问世的医疗纪录片广获关注,像医疗剧《急诊科医生》、医疗纪实节目《急诊室故事》这样的“陈年旧作”也再度翻红。
“一个医生最可怕的,就是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被网友誉为“现实版江直树”的南京医生徐晔近日登上微博热搜,他是医疗纪录片《中国医生》第二集的主人公。不少本是冲着高颜值前来围观的网友,却被他在《中国医生》中的温暖故事所打动。这部正在爱奇艺热播,聚焦医护群体的医疗纪录片,近来频繁被“自来水”们推荐,豆瓣评分9.3分。
 
\
 
疫情暴发以来,不仅《中国医生》这部刚刚问世的医疗纪录片广获关注,像医疗剧《急诊科医生》、医疗纪实节目《急诊室故事》这样的“陈年旧作”也再度翻红。其中曾“神预言”,展现“新型冠状病毒”病状的《急诊科医生》不仅登上优爱腾三大视频平台的热剧榜,更被广东卫视、重庆卫视、湖北卫视等五家卫视先后排播。
 
\
 
事实上,2020年本就有多部医疗剧待播,医疗纪实节目、纪录片等多种形态的内容创作也都在筹备中。为此外界纷纷猜测,疫情过后,国产医疗题材创作是否会出现井喷态势,登上行业风口?
多部“陈年旧作”重新翻红
 
医疗题材作为职业剧的重要分支,在海外早已是相当成熟稳定的剧种。国内医疗剧起步较晚,开先河者是2001年播出的《永不放弃》。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年底,公开播出的国产医疗剧只有19部,且均以单部剧为主,系列剧几乎是空白。
 
\
 
国产医疗剧虽然产量不高,但也不乏一些经典之作。除了前面提到的《永不放弃》,《心术》《医者仁心》《最后诊断》《无限生机》的豆瓣评分都在8分以上,其中《无限生机》评分为9.2分,位列国内医疗剧榜首;但这部2005年播出,由《重案六组》原班人马出演的剧集已经是一部“老剧”了。
 
\
 
医疗剧创作热潮曾在《心术》播出后出现一轮小爆发,很快便陷入创作瓶颈。近年来虽有新的医疗剧陆续播出,但难现口碑佳作,“专业性缺失”问题普遍存在,披着医疗剧的外衣谈情说爱,更是不少剧集的惯常操作。
 
北京长江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白钢认为,医疗题材具有与生俱来的罕见性与特殊性,剧集所反映的医疗现状、医患关系,在影视作品中展现出来,具有一定的社会和现实观照意义。这些剧集之所以重获关注,无疑跟当下的疫情有关。作为出品方之一,长江文化今年有一部医疗剧《了不起的儿科医生》待播。该剧由杨磊执导,陈晓、王子文、贾青、于小伟、朱嘉琦等主演,讲述一群儿科医生,为守护儿童的生命防线竭尽所能,无私奉献的故事。
 
\
 
恒顿传媒曾打造《来吧孩子》《急诊室故事》《生机无限》等医疗纪实节目,其董事长曾荣认为,观众当下需要情感宣泄也是医疗题材“翻红”的一个重要原因,“传播学有个‘使用和满足理论’,是指观众对媒体的使用通常是主动而非被动的。他们对于媒体内容的选择通常出于某种自身需要。面对疫情,观众对家人、对疾病、对生命、对健康的情感需要宣泄,需要在一些内容里找到情感上的回应,医疗剧和医疗纪实节目、纪录片,恰好提供了与他们当下情感需求一致的内容。”
疫情之后难现井喷局面
 
从市场存货来看,除了前面提到的《了不起的儿科医生》,2020年涉及医疗元素的待播与待拍剧超过十部,其中不乏由知名IP改编,当红演员主演的剧集。如杨紫、肖战主演的《余生,请多指教》,杨幂、白宇主演的《谢谢你医生》,董子健、张嘉倪主演的《小大夫》,以及援外医疗剧《一起深呼吸》等。
 
\
 
一位负责某待播医疗剧宣传的资深人士表示,眼下的“医疗题材热”有利于提升剧集热度,但她认为随着疫情逐渐好转,这股热潮能否继续,最终还要看一系列作品的质量能否持续维系。
 
曾荣认为,疫情的助力可能会使得医疗题材创作在疫情缓解后达到一个新高度,“无论是数量、体量,还是量级,目测都会有所提升,但难以出现井喷局面。”曾荣认为,医疗剧很难井喷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需要较高的创作门槛,目前国内影视行业缺少写医疗剧的专业编剧。
 
“为什么国外的医疗剧在题材类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百分比,也有着系列剧、周播、日播、情景剧等各种各样的形式,主要因为他们有着非常成熟的医疗剧编剧队伍。”国内每年能够拼进一线卫视以及互联网平台的头部医疗剧,本身就不多,没有哪个编剧只靠写医疗剧就能“活”下来,大多数编剧什么类型的剧都写。“而且要写医疗剧的话,要么当过医生,后来转行做了编剧,这样的人能有几个?要么需要足够多的积累,最起码在医院里进行过长时间的学习、观摩、采风,但仅仅医学知识这块就是很难逾越的巨大屏障,更何况要摸清医疗行业整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真实了解他们的生活、职业伦理。”曾荣感慨道。
医疗题材创作障碍仍在
 
相较备受吐槽的国产医疗剧,国产医疗纪实节目、纪录片,无论是在专业性还是科普性上,都更胜一筹。从2014年开始,《人间世》《生门》《急诊室故事》等医疗纪实节目,开始集中亮相荧屏,成为真人秀整体风格娱乐化潮流中的一股清流。春节期间,这些作品的播放量增长明显,且都进入各平台纪录片的推荐首页。
 
\
 
医疗纪实节目、纪录片大多素人出镜,价值传递重点在“真”和“人”上,无脚本、无策划的故事真实呈现在镜头下,直击观众心灵。这些作品不仅传递出生命的价值与人间的暖意,也展现了实用而生动的急救医学知识,让更多观众学习掌握了疾病和意外发生时的正确应对方式,同时在缓解医患关系方面也起到了正面推动作用。
 
但曾荣认为,疫情过后,医疗纪实节目、纪录片创作同样难以出现井喷局面,“纪实节目的话,你认为它是真人秀也好,纪录片也好,该题材跟一般的综艺节目很不一样,它没有非常完整的商业链条,更多的还是由平台出钱。普通综艺节目的商业模式都是广告客户出钱,现在有几个广告客户愿意赞助医疗题材的素人真人秀?有,但特别少,就连很多药厂都不愿意把钱花在这上面。这也是为什么虽然很多观众期待,《急诊室故事》却迟迟不能推出第三季的原因。这是让人感到非常遗憾的现象,当然也跟整个电视行业商业化背景有关。”曾荣说,恒顿多年来专注医疗纪实节目,一直希望能够在商业和医疗中寻求很好的平衡。
 
\
 
医疗题材之所以令人动容,在于经常涉及“生命”“死亡”等,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主题,可以让观众从中审视人情冷暖、悲欢离合,感悟生命的意义,但一些医疗纪实类节目过于沉重、严肃的风格,也让一些年轻观众避而远之。曾荣表示,恒顿近年来制作的医疗题材作品已经放弃“刻意煽情”,尝试融入喜剧元素来协调整体节奏。“让观众哭其实是一件特别简单的事情。我们创作医疗题材的目的并不是博人眼球,而是希望能让观众客观真实地了解医生群体,通过医院这个窗口去体味人生百态。”曾荣说,人生百态里不仅仅只有哭,喜怒哀乐都有,以及人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勇敢和无畏。把医疗题材内容做得真实、客观、克制以及有力量,是创作者应该秉持的价值观,也是功力所在。
 
期待疫情相关作品
 
尽管疫情的拐点尚未明晰,各行各业已经开始对这次危机进行积极反思。疫情给文娱影视行业带来的损失和影响是巨大的,但无形之中也给医疗题材的内容创作带来现实启示。谈及“启示”,曾荣更愿意用“刺激”来形容,“刺激最终带来的是什么?是好的故事。这次疫情中涌现的感人故事、优秀事迹,提供了丰富的故事源泉,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们自己创作医疗题材内容,有着非常直接的感受——编的故事永远不如真实的故事精彩,好看的故事一定来源于生活。”
 
\
 
至于之后是否会出现直接反映这次疫情的相关作品,曾荣透露,恒顿今年有两部医疗纪实节目正在筹备中,也在开始做医疗剧。他们自然愿意去创作跟疫情相关的作品,但能否实现涉及医疗制度、现实政策等多方面因素,“‘非典’之后,有一些作品的某段情节或者某个场景,展现过‘非典’暴发时的相关故事,但在我的印象中,实际上并没有出现直接反映那段经历的大型作品。如今观众对疫情、医生群体、医疗制度以及生命,都有了更加开放、理性的认知。相信不光是我们,很多出品公司、编剧、创作者,肯定都想去创作直接反映这场疫情的作品。”
 
曾荣希望这次疫情后,医疗题材创作可以跟进,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对相关作品给予政策等方面的支持,“这是一段值得所有中国人铭记的经历,希望这样的疫情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