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wen release
慈文发布 首页 > > 慈文发布 > 网娱大趴
夹击下依然“顽强”的直播乱象,广电总局出拳后能否整肃
日期:2020-11-25 14:50:20 浏览次数:
 
11月23日,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广播电视总局关于加强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管理的通知》,对直播行业提出了九项具体要求。
 
通知提出了多项将对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行业产生不小震荡的规范要求。《通知》指出,相关平台的一线审核人员与在线直播间数量总体配比不得少于1:50;封禁未成年用户的打赏功能平台应对用户每次、每日、每月最高打赏金额进行限制;要对头部直播间、头部主播及账号、高流量或高成交的直播带货活动进行重点管理,加强合规性检查;对点击量高、成交量虚高、“打赏”金额大、业务类别容易出问题的直播间,要建立人机结合的重点监看审核机制。
 
继“双十一”一系列直播监管举措及文件施行,该《通知》的发布似乎再次提醒,直播行业的管理问题已经经不起耽搁。
 
\
 
 
约束下仍乱象迭生
 
长久以来,直播行业给人们的印象似乎与“高雅”相距甚远,虽然当今也不乏优秀的直播节目及从业人员,然而总体来说行业的低门槛和规范的不健全使得直播行业一次次触发红线。前有陈一发儿调侃民族惨痛记忆被封杀,后有“TD丶正值博”大尺度直播被永封。尽管平台及时对涉事主播给予了封杀的处罚,仍然有一波又一波违规直播现象通过微博热搜进入大众和行业视野。
\
 
斗鱼平台对主播陈一发儿的处理公告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报告显示,一些主播带货时存在夸大宣传、引导消费者绕开平台私下交易等现象,部分消费者遭遇假冒伪劣商品、售后服务难保障情况,卖家与平台之间、直播平台与电商交易平台之间的关系复杂,导致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和合理维权诉求大打折扣。
 
近日,中消协发布“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并点名汪涵、李雪琴直播带货“翻车”和李佳琦直播间“买完不让换”等问题,引发了公众舆论,当事人李佳琦和李雪琴也及时进行了回应。
 
\
 
备受瞩目的头部主播仍面对着如此质疑,可见电商直播的生态也不尽如人意,还算不上清朗、健康。以“带货”为目的的电商直播本应比秀场等直播纯粹些,然而事实证明,它也有着自己的乱象困境。数据造假、虚假宣传,电商直播与人们的钱包有着更亲密的关系,因而它的不规范更能激起用户的愤怒。也因此,相比其他类型直播,电商直播面临着更严格的用户监督。
 
可以看到的是,直播行业并非是一方无约无束的“乐土”,无论是平台压力,还是用户压力,都自始至终伴随着该行业的发展。然而,就目前来看,本应对直播乱象起到制约作用的各方压力并没有发挥该有的效力。现实中的案例似乎在强调,直播乱象没有那么容易被打倒。
 
 
持续加码的监管
 
每逢新的负面案例出现在直播平台,我们总习惯归咎于相关法规的不健全。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不然,我们可以看看最近一个月监管部门的频繁动作。
 
11月6日,市场监管总局、中央网信办、税务总局联合召开规范线上经济秩序行政指导会,要求各平台企业要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增强守正创新意识,专门提到不得发布浮夸的直播带货“战报”虚增流量。
 
同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重磅新规——《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监管的指导意见》。据此,市场监管部门对电商网络直播营销活动提出了直接针对性的监管意见。
 
\
 
11月13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又发布了《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
 
加上昨日广电总局发布的此通知,今年以来已有近10份关乎直播的监管文件出台,引起了业内外人士关于“直播是否已进入强监管时代”的讨论。从网信办、广电总局,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监管部门以超出我们想象的毅力和决心在对这块“硬骨头”进行攻克,可以确定的是,在监管的领域并没有出现怠工现象。
 
 
夹击下依旧“顽强”的背后
 
或许“铤而走险”这个词不适合直播行业,但是却很好地概括了“在违法边缘试探”的直播从业人员的心理。法律是可知的,行业规范也是可知的,然而对直播乱象的监管却像“打地鼠”游戏一般应接不暇,根本原因在于电商直播背后的暴利实在是太大的诱惑。
 
“双十一”之季,新浪微博平台上的话题“电商主播月均薪资10636元”收获了9500万的阅读量,和其他行业平均薪资相比,低门槛高收入的直播行业确实有着极大的诱惑力,更不用提知名主播远超普通人的收入水平。
\
 
 
平台有限的监管力量难以对繁多的直播间照顾到位,使得相当多的从业者抱有侥幸心理。尽管说起对网络乱象的惩罚,都可以举出几个经典案例,然而相比巨大的直播量,这无疑是杯水车薪。广电总局此次新规要求把平台管理力量与直播间开办能力相匹配的要求精准落实到数到人,正是极力解决该问题的体现。
 
与此相关的是,“封杀”一词在互联网时代已经司空见惯,针对不遵守规则的从业者,行业或平台常以“封杀”的方式使其“行业性死亡”或“网络死亡”。对于直播行业的乱象,“封杀”无疑已经是极致严厉的惩罚。然而对于一个主播来说,“封杀”对他(她)意味着什么呢,效力如何?因宣扬炫富、拜金而被抖音平台封杀的温婉,目前在微博平台继续着她岁月静好的生活。网络ID的可再生性使得主播们冒险的成本大大降低。
 
 
直播管理
老路新路一起走
 
在直播乱象的冲击下,直播管理早已是老生常谈,然而此次广电总局发布的文件仍旧可以给我们一些思路,也给行业发展以新的警示。
 
多主体监管仍要坚持。监管部门主体、平台主体、用户主体三方协同监管应是直播行业始终坚守的原则。总局近日发布的《通知》提出把平台管理力量与直播间开办能力相匹配的要求精准落实到数到人,现阶段相关平台的一线审核人员与在线直播间数量总体配比不得少于1:50,是对平台监管主体的进一步落实。网络秀场直播平台要建立直播间和主播的业务评分档案,无论是对平台还是用户来说,都是其实施监管的有力手段。
 
\
 
加强对打赏行为的规制很重要。“天价主播”“百万主播”的吸引力催生了“人人都想当网红”的怪象,而对受众来说,超出负荷的物质支持也诱发了不少的社会乱象。因此,当务之急是解决主播的不合理薪酬问题。此次《通知》做出了“平台应对用户每次、每日、每月最高打赏金额进行限制”的指导意见,正是对此问题的回应。至于限制的度在哪里,仍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但不必怀疑的是,限制薪酬是当前合理的手段。
 
\
 
利用大数据“淘汰”劣质直播。数据时代,“算法推荐”成为常态,用户不费吹灰之力就可获得适合自己的内容。常见的算法依托于精准的用户画像进行个人推送,而对于内容本身质量似乎缺少监测与把关机制。而《通知》提到“开办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的平台要积极探索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服务于鼓励倡导的直播节目,让算法支撑优质视听内容的推送,对违规不良内容实现精准预警和及时阻断”,这给了我们新的思路,即利用大数据将优秀的正能量直播推送给用户,由此使劣质直播在数据大门被淘汰掉。
 
\
 
关于直播行业还会火多久的讨论从未停歇,不论如何,这个风头正劲的行业还在如火如荼地发展下去,迅猛而又无序。或许我们无法从根源上杜绝少量不和谐因素,但对整个行业的方向的厘正必须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