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wen release
慈文发布 首页 > > 慈文发布 > 热戏追踪
2020荧屏上最有戏的中年男团,《三叉戟》制造
日期:2020-06-02 17:11:37 浏览次数:
来源:影视独舌
 
2020年6月2日刊 | 总第2160期
 
从半年前收官的《光荣时代》到5月31日刚开播的《三叉戟》,曾以《辣妈正传》《中国式关系》等都市剧为人所知的导演刘海波,近年来,似乎对公安题材“情有独钟”。
 
在制片人马珂处拿到最初的十集剧本后,刘海波便有种感觉,《三叉戟》不仅是一部公安题材的类型剧,更是一部讲“人”的戏。
 
相较于《光荣时代》中需要更多地考虑谍战元素和剧情反转,《三叉戟》当中的案件没有那么繁琐。用刘海波的话说,推理过程严谨,不需要“太大的脑洞”,就能圆回来。

\
 
在同名小说的基础上,编剧沈嵘和原著作者吕铮共同参与剧本改编,保证案件逻辑,起承转合与前后呼应上的顺畅。这便让刘海波能更专心于人物的塑造,人物关系的构建,与人物情感的变化。
 
“这个剧讲三位人民警察,更是讲他们的友情,讲他们的家庭,讲他们作为‘人’的故事。只不过因为这三个人的职业是人民警察,所以剧里才有了很多的案件,因为这是他们的工作。”刘海波道。
 
大处体现专业,细节塑造人物
“大背头”崔铁军(陈建斌 饰)、“大棍子”徐国柱(董勇 饰)、“大喷子”潘江海(郝平 饰)三名人民警察曾被称为警队的“三叉戟”,却因一件旧案分道扬镳。
 
多年来,三人之间的关系都靠老大哥夏春生从中调和转圜。夏春生在退休前一天意外牺牲,这也让即将退居二线的三人重新联手,回到一线,重新适应复杂的工作环境,也重新学习新的工作技术。
 
\
\
 
 
公安题材的电视剧往往注重时代责任和社会使命,“人民警察”这一职业身份的张力,也有助于信念感与良知观的价值传递。因此,在《三叉戟》的人物塑造上,刘海波首先要保证人民警察这一职业身份的专业性。
“每一场戏之前,我们都会跟现场的公安顾问商量一些细节,比如穿着警服能出入什么场合,我这样的表达方法是不是像一个人民警察,这些都需要提前确认。”刘海波道。
 
但除此之外,在刘海波看来,公安题材的电视剧其实并不比其他类型困难。核心还是人物和事件,无非是在叙事的方式上需要更加紧凑,通过拍摄角度和剪辑手法的改变,加快叙事的节奏。
 
在原著的基础上,剧本加入了大量的前史部分。在最初的剧本里,前史只是作为背景部分存在,交代“三叉戟”当年分道扬镳的原因。

\
 
但既然有了这么一段戏,为什么不把它做足?拍摄过半,刘海波开始考虑是否能将前史部分进行扩展,让三个主要人物在形象上更为扎实,并更具有作为“人”的成长感。
 
“因为剧本中人物一出来,就已经是‘三叉戟’成立的20年后了,所以20年前发生了什么?为什么20年后他们会成这样?为什么打了一次架喝了一次酒之后,之前的恩恩怨怨也就能够化解开?就是因为他们一直有深厚的感情基础。”刘海波道,“像老小孩一样。” 
 
通过前史部分,三人最开始的情感基础,三人一步步的成长,以及每个人的专业特长,都能得到比较完整的呈现。

\
 
在此基础上,刘海波也得以设置许多细节来构建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情感。“原来办案是什么样,现在办案是什么样。每个人物当年和现在都会有一些变化,但也会有一些勾连。”
 
比如每一次其他人叫“大喷子”出去办案,总会在他准备上车的时候作弄他。他不上,车不开,他只要一踏上来,就踩油门,让“大喷子”每次都上不去车。
 
“我印象中可能有三到四次,每次的规定情境不同,但每一次他都上不去车。”刘海波边说边笑,“我们在前史里也安排了这么一段,也就是说他们从年轻的时候就一直这么干,到了二十年后,还是这样。”
 
通过两组演员来呈现三个角色在二十年间的变化,这是刘海波的一次新尝试。在播出的剧集中,每集都会有一段以怀旧色调呈现的前史,作为彩蛋放在正片开始前。当中的剧情跟本集或者下集都能挂上钩,既是人物的纵深延长,也是剧情中的伏笔。
 
现场碰撞出的火花最值得玩味
好角色需要好演员。刘海波觉得“大背头”“大棍子”“大喷子”与陈建斌、董勇和郝平这三位演员非常契合,无论是在年龄、阅历,还是经由岁月磨砺而自带的人生况味上。
 
而且“他们私交挺好”,刘海波道,“这也是我们当时的一层考虑,就是这三个人必须平时能在一起互动,能一起吃饭喝酒,他们的人物关系在戏中才可信。”
 
开拍没多久,三位主演之间就出现了一种磁场,即便摄像机没在拍,每个人也都在自己的人物状态里。今天如果拍的是一场“大棍子”和“大背头”吵架的戏,两个演员一进场坐下,也就互相不说话,一下子便将现场的氛围带动了起来。

\
 
“三叉戟”之间有一种复杂的情感关系,经过二十年的发酵,而显得更为微妙。他们之间是平等的,也是谁也不服谁的,有的时候能互补,能齐心协力,有的时候不管不顾地就开始互掐。
 
“其实有点难。”刘海波道。“所以我们在现场聊单场戏的时候,都会有意识地去把前后场的人物关系一起分析,再来判断这场戏应该是谁更主动,话语权能更多一点。”
 
说到这,他话锋一转:“还是挺好玩的。”
 
刘海波喜欢自己的片场有一些好玩的“意外”。学表演出身,刘海波并不太希望自己的片场过于程式化。“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戏,那样我总觉得出来以后不够鲜活。”

\
 
因此,刘海波经常会在片场跟演员偷偷商量,让他们在正式拍的时候,要么吓对手一下,要么故意不接台词,通过这些“意外”,逼出对手的真实反应来。
 
而在《三叉戟》的片场,经常配合刘海波“使坏”的,是扮演“大喷子”的郝平。
 
“大喷子”是一个预审的专家,擅长在审讯中打开嫌疑人的心理防卫,抓住嫌疑人话里的破绽,获得信息。郝平为此做了很多准备,去现场观摩审讯,看视频资料,还向原著作者吕铮要了他另一本讲预审员的小说《名提》去读。
 
刘海波和郝平是上海戏剧学院的师兄弟。对着自己的师兄,刘海波从来“不客气”,时不时就在收工后找上门去,让师哥把第二天审讯戏里的台词,用相声里一气呵成的“贯口”方式说出来。
 
\
 
“前面的段落基本都是唠家常,这时候突然变节奏,对方会紧张,脑子就会飞快地转,在这个过程中,预审员肯定能发现漏洞。”刘海波解释道。
 
自然,这样的变化,刘海波也没有跟对手演员说,他正是需要这些人应激的反应,来抓住其中微妙的戏剧感。
 
“这些被抓起来的人,都挺会演戏的。”他笑道。“他的节奏一变化,对方确实就紧张了,你就会抓到他特别鲜活的东西。”
 
人无完人,但他们的身上有“光”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三叉戟》里的三个主角,并不是“伟光正”的人物,而而是各有各的缺点和弱点。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们也会逐渐发现,“大背头”虽然擅长推理,但办案心切,有些不择手段;“大棍子”直率勇敢,生活中却有些不近人情;“大喷子”是审讯的一把好手,但相当鸡贼,总想着挣点外快。
 
\
陈建斌 饰“大背头”崔铁军
 
人民警察的形象是公安题材作品中最难拿捏的一环,刘海波也曾有些担心,这样的三个主要人物,会不会在审查上遇到问题。但好在一切进展顺利,也没有出现一些让他们难办的修改意见。
 
“其实不管是不是人民警察,每个人身上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性格缺憾,但正是因为这样,他才是人。”刘海波道。
 
在刘海波的理解里,《三叉戟》并不是一部“奔着办案”去的公安题材电视剧,案件本身并不惊世骇俗,着墨最多的还是人性的碰撞。
 
就像他在谈到这部戏时反复提到的一句话:这是关于人的故事,尤其是一个关于三个老男人的故事。
 
\
董勇 饰“大棍子”徐国柱
 
剧中的三个主角,一个在后勤处抱着保温杯等退休,一个在街上当巡警,一个在预审处混着,时不时还请个病假。在正常情况下,他们根本不可能再上一线。即便上了,面对新技术、新环境、新对手,依旧用着老办法的他们,在“五十而知天命”的年纪,既有无力也有困惑。
 
“这些人肩负着光荣和梦想,兼顾着父亲和丈夫的身份,同时,也经历着‘前浪’和‘后浪’的碰撞。”刘海波表示,“可能他们的对话、语言、肢体动作神态,和日常的普通人一样,但面临危险时,多年的职业使命和责任感,会让他本能地去做一名人民警察该做的事,那一瞬间,会特别感人。”
 
\
郝平 饰“大喷子”潘江海
 
人无完人,真实的人物角色,既能让戏更好看,也能使戏中的情绪更加能感染观众。“当每一个人物的内心变化,他跟别人的交流,他的情感都码齐了,做好了,他自己,他的对手,包括观众都能相信他的存在,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刘海波道。
 
当真相逐渐揭露,作为老朋友、老兄弟的情感与身为人民警察的正义感产生碰撞,真实的人物便会带来一种强烈的磁场。在已经播出的几集里,2020荧屏第一中年男团的风采已初见端倪。几句台词,就可以将观众带进戏里,让他们发现这几个“老男人”身上,令人热泪盈眶的闪光点。
 
刘海波对此十分有信心:“在那一刹那,你会发现他身上有光芒。”
 
【文/首席记者 一树】